胃犯病的时候带来的钝痛感、剧痛感是真的很折磨人,想吃东西又吃不下,吃了还可能会引起呕吐,所以粥就成了胃病患者的首选。
按照中国人一些传统观念和习惯,大家很自然地就将“喝粥”与“养生”联系在一起。但其实,“喝粥养胃”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。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吧。
粥是一种半流质食物,可以不用咀嚼与胃部蠕动即可快速进入小肠,所以人们认为喝粥对胃肠道刺激小,适合改善消化不良。像许多人早上喝一碗粥搭配其他食物作早饭,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。
但是粥经过长时间的熬制,部分营养成分会在这个过程中被破坏,营养大打折扣的同时由于喝粥无需咀嚼,所以并不利于促进唾液分泌。另外,长期喝粥也不利于胃的消化功能,相当于是对胃的一种过度保护,导致胃的消化能力会越来越差。
所以说长期喝粥不是养胃,反而容易引起胃功能减退,具体来说就是:
(1)加重胃食管反流。粥含有水分较多,且流质食物进入胃部过快导致升压,不利于中和分泌的胃酸,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说喝粥反而加重反酸、烧心的。
(2)不利于胃创面的修复愈合。都说喝粥能促进人快速吸收葡萄糖,但是对于正常饮食结构而言,它的营养成分就过于单一了,给人提供的营养价值有限,不利于胃创面的修复愈合。
(3)消化功能减退。长期喝粥会致使咀嚼器官退化,口腔中唾液的分泌减少,即淀粉酶分泌减少,而唾液中很多酶都有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。
(4)加重血糖波动。粥经历长时间熬制成为食糜,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而快速升糖快速吸收过后血糖又迅速下降,导致人体血糖波动较大,不利于血糖控制。
在一定的作用范围内,不否认喝粥的确有养胃、养生功效,但它的作用是有限,主要是容易消化,可以减轻肠胃胃的负担。推荐这些胃部情况下可以偶尔喝粥“养胃”:
(1)老年人胃黏膜萎缩及胃壁细胞功能减退,胃肠道动力不足,所以可适当进食粥,以促进胃酸分泌,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。
(2)术后及严重腹泻、呕吐的患者建议适当进食流质及半流质食物,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喝粥了。例如急性胃肠炎患者胃,上吐下泻的同时可能会脱水,进食粥能够适当补充水分和一些葡萄糖,维持身体水平衡。
长期喝粥不能养胃,但是喝粥帮助降低肠胃负担的关键是要区分好什么情况下适合!